近几年海外留学热度持续增加,随之而来的竞争也不断加剧。通常要在几百名申请者中胜出获得招生官的青睐。要在如此众多的申请者中脱颖而出,不仅需要自身的硬实力,也需要精确匹配院校,增加自己的录取概率。如何在这众多院校中选择适合自己的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比于硕士的选校,博士选校定位往往需要收集海量的数据、依赖更多的学校背景知识和申请经验、管理更多的申请信息,所以说博士的选校定位还是需要同学们花很多时间和精力的。
1. 了解自己的定位
博士的成功定位直接取决于对自己硬件条件的准确判断
基本硬件条件:比如说GPA、院校排名、 语言成绩、其他课外活动比如实习或竞赛。
硬性科研条件:这里说的硬性科研条件一般指你的publication,无论是已经接受的还是正在审核的都可以算在这一类。这是对你科研能力最直接的证明。对于博士来说,强大的publication可以弥补其他申请条件的弱势。
软性科研条件:软性科研实力包括你参加过的学科竞赛、research project、lab experience、具有研究/开发性质的internship以及参加的学术会议等。这些经历不一定有产出,但是你一定要在其中扮演自己的角色做出自己的贡献。比如,你负责了哪个子项目、解决了什么问题、用了什么方法,这些亦可算作科研实力。
2.了解自己的核心需求
读博的目标是什么?
对于目标是进入工业界或相关企业的申请者来说,论文等学术成果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学校位置,是否知名,导师与工业界是否有合作等相关问题。
对于目标是进入学术界的申请者来说,至关重要的考虑因素是留学期间是否能产出足够高质量的学术成果,以及导师在学术圈的人脉。因此申请者在选择学校时,应更加关注导师的学术成果和名望,而不应过多考虑学校排名。
对于在申请时没有完全确定自己未来目标的申请者,在选择学校和导师时要注意不要留下明显会限制自己的因素。比如选择了一所排名靠后但学术成就很好的导师,那么未来进入工业界或相关企业就会有阻力,很有可能会存在用人单位没听说过该学校的情况,反之亦然。申请者应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在学校排名和名气,以及导师学术水平之间取得平衡。
真正感兴趣的研究方向是什么?
选择一个真正感兴趣的研究主题很重要。你所做的决定将影响你的职业生涯。博士全日制课程持续3-4年,在此期间会有不可预见的挑战。如果你对研究没有热情,将很难在遇到困难时找到动力。
但记住兴趣源于积累,没有知识储备的科研方向,虽然看似很有趣,一旦研究深了,就会很快陷入迷茫。相反,有了知识储备,在前期积累足够,即使遇到困难也会有信心克服。
所以选方向不要全凭直觉兴趣,也要根据自己的知识储备和积累判断。
所以说,选校的时候更多地可以参考专业排名而不是综合排名,并且尽量不要太大幅度地转变专业方向,很多学校都会要求有相关领域的学位或者是课程经历。
奖学金对我重要吗?
没有奖学金,你还会出国读博士吗?如果能申请到奖学金,排名靠后的学校可以接受吗?这些都是你在选学校的时候需要考虑的问题。虽然很多国家都有高额的博士奖学金,但也并不是所有人都能申请到的。
比如英国攻读博士学位的时间成本较低,并且毕业难度较小,一般没有强制的论文发表要求,只要通过答辩便可顺利毕业。但相应的,英国能够提供的奖学金数量不多,往往只能给予最优秀的申请者,并且如何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最合适自己的奖学金也是一门学问,所以要评估好自己的各方面条件再进行选校。
我读博的个人预算是多少?
在没有奖学金的情况下:
英国博士学制相对更短,通常3-4年可毕业,教育类专业学费大约在40-50万,再加上生活费、住宿费等,总费用在100万左右。
美国博士阶段学制通常为5-8年,自费留学需要至少150万人民币。全额奖学金可以提供学杂费、住宿费、部分生活费,但是竞争非常激烈。
澳大利亚博士学制一般为3-5年,学费每年20多万,加上生活费大约在90-100万左右。
加拿大博士留学费用在30-50万,奖学金同样覆盖学杂费、生活费、研究费等,但是博士申请难度和奖学金申请难度都非常高。
马来西亚博士阶段学制2-5年,公立学校学费一般在10万以内,私立在15万以内,生活费预计每年3-5万,留学总费用通常不超过30万。
3.了解院校的要求
查看学校官网,明确自己目标院校的招生要求,建议列成一个表格,方便以后筛选。表格内容可包括学历要求,成绩要求,语言要求,是否要求论文发表,研究计划,申请周期,申请材料等。这个环节工作量确实是挺大的,但是非常重要,所以一定要准确地筛选出最适合自己的申请的几所院校。
知己知彼,匹配出最终院校及导师
明确了自己的定位和学校的要求之后,相信你已经可以筛选出几所适合自己申请的学校和相应的专业了。博士选校定位往往需要收集海量的数据、依赖更多的学校背景知识和申请经验、管理更多的申请信息,所以说博士的选校定位还是需要同学们花很多时间和精力的。
并且博士的选校其实很大程度是和套磁有机结合的,因为单看课题组或者学校的网页介绍很多时候是不能确定是否选择申请,还需要通过具体的邮件跟导师直接沟通确定是否今年招生,以及是否有配套的funding等等。